如何让终本案件起死回生|博然观点
“终本”是“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简称,指的是执行中对于确无财产可供执行或者财产暂时无法处置的案件,执行法院依照法律的规定,暂时终结案件执行程序的一种执行案件结案方式。
实践中,这种“打赢官司却执行不到钱”的执行僵局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社会与行业的发展,律师可在执行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与空间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难度与挑战也与日俱增。当下的执行案件实务工作对律师的专业功底、经验判断、工作技巧、资源整合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对终本案件如何打破执行僵局进行探讨。
一般而言,进入终本的案件均已穷尽了财产调查措施,主要包括:
1.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的存款、车辆及其他交通运输工具、不动产、有价证券等财产情况进行查询;
2.对住房公积金、金融理财产品、收益类保险、股息红利、对外投资、股权等未实现网络查控的财产进行现场调查;
3.对被执行人可能隐匿、转移财产的情况进行调查;
4.被执行人妨害执行或拒不执行的,已依法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
在穷尽了上述手段后,执行案件陷入僵局,此时就到了专业执行律师大显身手的时候。
深挖财产线索的漏网之鱼
怎么挖?
实践中无外乎网搜和调查取证两种方法。
尤其在2017年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公布《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与202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后,几乎所有人对于执行案件财产线索(包括不良资产等尽职调查业务)的搜集工具与手段都是有限和一致的。
但是,工具与手段大同小异,思维方式却可以灵活变化。
执行案件处置中的几种思维方式:
1.研究同病相怜的人。我们在处理执行案件时,往往一网搜,发现被执行人身上还背着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被执行案件,就会第一时间把被执行人判定为“老赖”,觉得没戏了。在一些并购、破产、不良资产收购业务尽调时,一看这种企业往往第一时间就pass掉了。但有时候“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其被执行信息和失信被执行人信息越多,反而越容易找到突破口。此时,我们将被执行人的其他所有被执行案件逐一梳理、研究,有可能就会找到新的财产线索和办案思路。尤其重点关注已终结案件与“执恢号”案件:已终结案件说明该案已经执行完毕,“执恢号”案件说明有可能在该案的终本过程中发现了新的可供执行财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法院公对公沟通、律师调卷、与主办法官沟通、与申请执行人沟通等方式,寻找解决方案。
2.从税务上下功夫。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这个企业肯定有钱,还在正常运转,但流水不走公司账户就是执行不到。2016年5月1日我国全面推进营改增试点工作以来,税收制度更加完善,财税体制改革更加彻底,加上税控工具等信息系统监控功能的完善,一般企业只要是从事正常的经营活动,就避免不了在税务机关“留痕”。律师从税务机关可以调取被执行人所开具的发票信息,通过开票时间、购方名称和金额,能够得知被执行人在什么时候和谁做了多少金额的生意,从中可深挖出被执行人借以走账的会计人员或其他人员个人账户信息、关联企业的银行账户信息等。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申请法院向购方发协执的方式直接划扣货款、假扮买方的方式套取被执行人其他交易账户、查找企业税务违规问题等。除增值税外,企业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也是一个突破口,通过个人所得税的线索可以找到被执行人给员工发放工资的账户信息。
3.现场侦查。为什么使用“侦查”这个刑事诉讼程序中的术语?因为这在执行案件和尽调业务中太重要了,律师前往现场调查取证不能只是一般的勘察,而要像刑警一样去破案(要注意合法性)。比如说“潜入”或“卧底”到被执行人公司或厂区里,大概率会有惊人发现;发展一个“线人”,如被执行人辞退的员工、交恶的合作伙伴等,了解掌握其投资、交易、应收账款、到期债权、工资发放渠道等信息;把一辆车停在被执行人公司门口,日夜不停地“监视”他,尤其是生产企业一车车出货时,跟上这些大货车,找到交易方,申请法院去协执;去被执行人(实际控制人)居住地和老家走访,探访其财产线索和消费习惯,向街坊邻居了解情况,虽然邻居们不会帮他还钱,但被执行人心里会堵得慌。
4.债务重组。很多企业是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和行业周期性波动导致了阶段性困难,或因盲目扩张导致高负债而造成短期财务负担过重,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领域的成长型企业,发展潜力很大,只是出现了短期流动性风险的情况。处理这类困境企业的被执行案件或不良资产,往往换一种思路,将风险变为机遇,有时会取得更高额的经济回报。上世纪90年代后,投资与债务重组困境企业,通过扭转企业困境和穿破经济周期来获取盈利是海外特殊机遇投资机构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盈利方式。而本身作为困境企业的债权人,一般具有熟悉企业、掌握相关信息、了解行业状况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如被执行企业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有发展潜力,“一棍子打死”难以实现债权时,可考虑通过债务重组、债转股、股权质押、被执行人提供其他担保或保证延缓其还款周期、注入流动性资金、引进战略投资者、给困境企业增信扩展融资渠道等方式为困境企业纾困,从而在盘活资产的基础上,化解企业法律风险,清收应收账款、剥离债务,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生产经营状况的改善,使企业走出短期困境,从而逐步实现债权退出,获得更高回报。
在债务重组的过程中,作为债权人首先要管理好债权,确保资金安全。以整体介入公司运营或介入单个项目的方式,合理设计交易架构、组织形式与退出机制,必要时采取建立共管账户、改选董事会、项目监管等方式,进一步实现自身权益的最大化。
5.盘活资产。当下,大量的终本案件并非是无财产可供执行,而是债务人名下资产因多次流拍等各种因素暂时无法处置。司法实践中,这种情形并不是我们常说的“执行难”,而属于“执行不能”。但只要我们通过有效手段将这些资产盘活,“执行不能”就变成能够执行。这些资产中,房地产占了绝对大头。接下来以房地产资产的处置与盘活为例,进行探讨。
利用投行思维解决房地产资产的处置问题,是此类资产盘活的重中之重。全球最大的房地产不良资产处置与投资机构当属美国黑石集团。1989年,美国储贷危机爆发,大量房地产不良资产因无法变现严重威胁着美国金融安全。美国政府组建了重组托管公司(RTC)来应对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黑石集团也于1991年组建了房地产部门,募集房地产投资基金,从TRC收购不良房地产。黑石采取“买入-修复-卖出”的策略,通过加强管理或投入资金,解决资本结构、运营等问题,改善资产质量之后再利用市场上升周期择机出售。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更是让黑石集团利用逆房地产市场周期赚得盆满钵满。
相较于黑石等不良资产收购方的“买入”,有些终本案件多次流拍后的“以物抵债”具有更加划算的成本优势,但限于债权方和代理律师在“修复-卖出”资产盘活和处置环节力量的薄弱,大多数执行案件中,当事人往往不愿也不敢接收流拍资产,导致案件无法继续执行。
房地产资产的盘活与处置需要综合运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对资产进行价值提升和变现。这一过程中,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第一是要有专业团队和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如一个综合商业地产的处置,在宏观战略上如何重新定位、重整租约、引入品牌、提升坪效,在具体运营层面如何处理与被执行人(前运营团队)的合作与权责划分,这既需要与专业商业地产运营商的合作,又需要法律、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参与;再如单体地产项目,如烂尾地产、停产工厂、酒店、港口、零售、餐饮等行业,除与相应企业与人才的合作外,还需要处置人对特定行业的深刻理解。
第二是需要有在债务人、法院、政府、合作方、投资方之间“长袖善舞”的协调与资源整合能力。这一方面有赖于对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另一方面取决于处置方能否专业且合理地制定法律架构、处置方案、人事安排、资金安排、退出机制等。
第三是等,耐心等。2005年,巴菲特在网上立下著名的十年赌约:“从2008年1月1日开始,没有职业投资人可以选出一个由至少5只对冲基金组成的投资组合,能在十年后击败无人主动管理的标普500指数基金的表现。”巴菲特立下50万美元赌约后,一位基金经理接受了挑战。2017年12月31日,赌约结束,标普500指数基金以8.5%的年化收益率轻松击败了那位基金经理选出的5只基金平均2.96%的年化收益率。经济具有周期性,各行业均有各自的发展趋势和规律,被执行人(或处置项目)也有其特定的现状与走出困境的必要时间。在进行债务重组、以物抵债或不良资产投资之前,要审慎、细致地做好评估、测算、风控等工作,对风险要有理性认知和把握。一旦开始行动,就不要瞻前顾后,受情绪影响,应紧盯基本面,耐心等待,获取穿越经济周期的收益回报。
债务重组、资产盘活等类似不良资产投管退全过程充满了陷阱和不确定性,这是一个典型的靠专业和智慧赚钱的行业,对处置者的综合素养要求极高,有高额经济利益回报的同时充满了较大挑战和风险。近日,全球最大的不良资产玩家橡树资本误食恒大资产的新闻在网络上铺天盖地,提醒着我们时刻要有清醒的头脑和认知。
除上述列举的五种方式外,实践操作中还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化解终本案件执行问题,如查国有参股股东、查环保、查工程质量、查财政补贴、查被执行人有没有婚外情……
总之,方法千千万,但处置过程中不同的思维方式获得与执行有赖于两个核心要点:
一、如何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一眼看穿要害;
二、如何让办案律师把执行案件当成自己的债权去要。
随着经济和行业发展,执行和资产处置越来越需要团队化、专业化的多种人才和资源配合才能完成。传统凭借单个律师或个人单打独斗的执行方式效率较低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以下就上述两个核心要点如何在团队管理和实施过程中有效落实进行探讨。
如何一眼看穿要害、让律师把自己当作债权人
当下,行业内有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和工具刻画被执行人肖像、智能电催、失联修复、资产识别与查找等众多探索。我们在资产处置与执行案件中也进行过多种尝试,如不同形式的团队分工、案件与进度管理模式;设计工作指引、利用数学手段建立排查表与多维度的打分办法等。
在大多数情况下,如何最有效地快速找到案件突破口,主要还是靠经验判断。
许多专业做执行的律师团队或催收机构中,往往将财产线索搜集、信息检索的工作交给“新人”做,“老人”则负责沟通、谈判等看似更复杂的工作,这就错失掉一些“一眼看穿要害”突破性解决案件的机会。看似简单的网搜工作,或看似“跑腿”的调查取证工作,一个经验老到的律师和一个缺乏经验的律师敏锐度是不同的。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业务团队太依赖于“个人经验”而非团队协同,会降低处置与执行的效率,团队可承接的业务量有限,一旦案子多了,就会影响质量。如何将这种完全“非标”的业务做成标准化产品,是当下专业资产处置和执行团队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行业发展的呼唤。另外,即使一个“经验老到”的律师,在处理不同行业的资产与案件时,也可能囿于对行业和市场的理解不够、缺乏判断而阻碍效率和效果。因此,一个专业的资产处置与执行团队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突围:
一、深入研究特定领域,成为行家。专业化是律师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纵深切入细分领域成为行业专家是有效提升执行与处置业务水平的重要基石。一个业务团队整体对一个行业的深刻理解、与行业从业人员广泛的人际关系以及在执业过程中从该行业所获得的职业尊荣感,是提升团队整体业务水平和凝聚力的有效动因。随着业务团队在一个特定领域的深耕,逐渐积累的行业认知、人脉资源、眼界和独到眼光都会为案件的顺利解决提供越来越多的保障。
二、设置有效的利益分配制度和内部绩效体系,有机会直接参与劣后投资。打个比方,资产处置与执行团队好比过去的商号,对应收账款最上心的是东家(申请执行人或投资人),主要去跑腿的是掌柜(主办律师),掌柜认不认真去讨债,基于和东家的私下关系、奖惩措施以及掌柜手头其他差事多不多。掌柜的伙计们(团队成员)也很重要,工作成果往往来自于精明强干的年轻伙计。此外,东家、掌柜和衙门、商会、丐帮的关系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执行团队或切有成效的处置进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大家子的利益如何得到权衡。如何让律师把执行案件当成自己的债权去要,既要东家与掌柜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也要让掌柜和伙计内部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实践中,律师团队直接以劣后资金或风险代理的方式进入到资产处置和执行环节中,既能将律师团队利益与当事人或投资方利益有效绑定,提升律师团队处置资产的积极性和预期收益,也能更大程度发挥律师在各处置环节中的价值。
三、创建完美流程。这是打破团队过分依赖“个人经验”的法宝,也是将“个人经验”转化为集体智慧的有效方式。团队需要有高频率的内部培训,每天的晨会或周例会也可以作为内部培训的重要方式,大家聚在一起共同研究与分析目前手头的每一个案子,从逐个案件中提炼出一个或几个突破口,探讨突破口是怎么得到的,这些突破口又是在过往成功案例中如何取得实际效果、创造价值的。对于一个成熟的处置与执行团队,无论是想办法解决一个案件,还是尽调评估一笔资产,核心就在于程序严格、冷静稳健的完美流程。但这个流程不在纸面上,不是一种既定的程式,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即这个团队的文化。
裴一非
北京市博然律师事务所 主任
裴一非,北京市博然律师事务所主任。清华大学、美国天普大学法学硕士。擅长复杂、重大民商事诉讼及刑民交叉案件,深耕不良资产业务领域。担任多家央企、国企、大型民营企业、政府机关法律顾问。业务专长:民商事诉讼、不良资产业务、刑事辩护。